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 关键字: 栏  目:
亮点·司法改革典型案例 :徐州法院打造“1245”诉源治理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21-08-27 14:08:42 打印 字号: | |

徐州法院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1245”诉源治理长效机制,有力强化对四位一体社会善治徐州模式的司法保障力度。

一、聚焦一个核心目标

聚焦总书记关于“不能成为‘诉讼大国”的指示精神,围绕构建四位一体社会善治徐州模式目标要求,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新格局。2020年全市法院案件受理数同比减少12.6%,徐州中院案件受理数同比减少18.76%。民商事案件收案数增幅逐年放缓,2020年新收民事一审案件同比下降12.94%

二、突出两个关键抓手

徐州法院以最高法院部署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优服务、控源头、减增量。徐州中院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上汇报“一站式”建设经验,获周强院长充分肯定。省法院专门在徐召开“一站式”建设工作推进会,向全省法院推广徐州法院“一站式”建设工作经验。鼓楼法院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先进单位。

1.全面拓展立体式诉讼服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诉讼服务需求,坚持“线上线下融合,集约集成集中”的工作思路,全力构建“厅网线端”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整合保全、鉴定等9 项功能,实现一站集约办。上线集当事人、律师等5 种身份登陆、8 类平台对接、29 项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一网快速办。打造12368诉讼服务指挥中心,完善案件查询、联系法官、投诉举报、涉诉信访、意见建议等功能,实现一线及时办。在全省率先实现两级法院“24 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全覆盖,实现一端自助办。创新打造全域诉服工作机制,统一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全域诉服窗口,无差别提供全事项”“全市域”“全天候”“全通道诉讼服务。改革经验入选《江苏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获省法院领导批示肯定,被“学习强国”平台推介,“厅网线端”一站式诉讼服务被市委改革办授予四星级服务品牌。

2.创新层级式多元解纷方式。积极搭建两横六纵五员联动诉调对接平台,横向抓人民调解、律师调解两个主线,纵向推少年家事、涉企纠纷、涉侨纠纷、劳动争议、建设工程、交通事故等六个平台,实现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专家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公益律师等五员联动 探索创新“诉前调解+ 司法确认”模式,形成分层过滤、分步分流的“漏斗式”递进解纷体系逐步形成。2020年全市法院诉前调解51332 件,调解率28.81%,司法确认999 件。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在全市组建员额法官+专职调解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速裁团队18个,市中院和4家基层法院成立独立速裁庭。创新快速审判、在线审判方法,2020年审结民事一审速裁案件35088 件,以15.55%的法官审结全市41.96%的案件。改革经验入选《江苏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泉山法院、睢宁法院被省法院确定为全省法院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示范法院。

三、创新四项工作机制

1. 推动构建“法官进网格”长效机制。徐州中院与徐州市委政法委共同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法官进网格长效机制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法官进网格”长效机制,相关做法获省法院主要领导批示推广,被《法治日报》报道并入选《江苏法院司法改革案例》。徐州中院院领导、基层法院院长、庭长全面包挂对接,在178个镇、街道(园区)设立审务工作站,实现基层网格对接全覆盖。与企业、学校、军营、行业协会等1622个专属网格建立点对点司法服务保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司法服务体系。建立矛盾纠纷全方位梳理排查、一站式协同化解、一体化分析研判三段式层级化解工作机制,1164名干警深入一线开展纠纷排查,最大限度减少纠纷成讼。

2. 推动构建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机制。依靠党委政‍‌‍‌‌‌‍‌‍‌‍‌‌‌‌‍‌‌‌府高位推动,依托市两办联合印发的《徐州市涉诉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办法‍‌‍‌‌‌‍‌‍‌‍‌‌‌‌‍‌‌‌(试行)》‍‌‍‌‌‌‍‌‍‌‍‌‌‌‌‍‌‌‌‍‌‍‌‌‌‍‌‍‌‍‌‌‌‌‍‌‌‌《徐州市行政案件败诉‍‌‍‌‌‌‍‌‍‍‌‍‌‌‌‍‌‍‌‍‌‌‌‌‍‌‌‌‌‍‌‌‌‌‍‌‌‌责任追究办法》,徐州中院创新“三函一建议”制度,通过诉前引导协调、诉中督促协调、判后指导建议,形成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全链条2020年徐州法院受理行政案件3224件,审结2541件,同比分别下降17.29%12.14%行政机关败诉案件同比减少25.41%,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首次降到10%以下,败诉率降幅达16.19%“双下降”态势良好。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达 34.87%,同比上升3.7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改革经验先后被《最高法院司法改革动态》《江苏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江苏法院简报》转发推广。

3.推动构建基层治理司法助力机制。围绕强基导向,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基层治理 “桥头堡”作用,推行人民法庭执法办案融入网格“八必进”工作法实现精准源头化解,2020年诉前化解案件共5007件。邳州法院人民法庭创新“人大代表驻庭联络”机制。睢宁法院人民法庭用足用好政法委牵头的纠纷调处“五员”会商机制,定期发送乡镇涉诉情况通报,着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时任省委副书记任振鹤到铜山法院汉王便民解纷中心实地调研指导,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沛县法院大屯法庭巩固“中国十佳法庭”先进优势,打造“网格+警格+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审务工作站+24小时自助服务+巡回审判”于一体的社区善治“龙固样本”,放大基层治理效能。

4.推动构建诉非对接工作机制。徐州中院与市司法局等部门会签《关于深化诉讼与非诉讼对接实质化运行机制的工作意见》,全市法院全部高标准建成“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和“非诉讼纠纷解决分中心”,下设知识产权、行政争议协同化解、劳动争议、家事纠纷及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多元解纷格局初步形成。市委政法委专门在市中院召开全市矛盾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建设工作推进会。2020年全市法院新收民事一审诉前调解案件50666件,结案50941件,调解成功17086件,调解成功率33.54%相关工作经验被《人民法院报》头版头条刊发。

四、搭建五大载体平台

1.用好年度报告制度。健全诉讼态势分析研判机制,强化司法大数据监测预警功能,每年报送行政审判、知识产权审判、环境资源审判等工作年报,剖析在审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精准分析研判‍‌‍‌‌‌‍‌‍‌‍‌‌‌‌‍‌‌‌提供参考。市中院《行政审判工作年报》连续2年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市政府专题研究有关意见建议。

2.用好重大事项、重要情况专项报告制度。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坚持把请示报告和履职尽责统一起来,全面如实请示报告工作、反映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五年来,先后报送重大事项、重要情况报告19期,获市委和省法院领导29次批示。

3.用好信息报送制度。突出信息服务上级、本级和基层的“三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息参谋助手作用的定位,更加主动挖掘审判大数据,及时研判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为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五年来共有214篇信息被国家、省、市委信息载体录用。

4.用好司法建议制度。对审判、执行、信访工作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及时发送司法建议,主动就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建言献策,有效堵塞治理漏洞五年来共有16篇司法建议获评全省法院年度优秀司法建议。

5.用好案例规范指引作用。坚持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挥案例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五年来共有16篇案例入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最高法院公报、省法院公报,市中院案例工作获全省表彰。

 

 


 
来源:徐州中院研究室
责任编辑:唐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