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打造“五位一体”透明高效劳动争议纠纷系统集成工作模式的做法,敬请关注。
面对辖区内企业众多、劳资纠纷多发的特殊区情,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统筹打造智能立案、巡回审理、多元化解、裁审衔接、能动司法“五位一体”透明高效劳动争议纠纷系统集成工作模式,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着力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减轻企业和劳动者诉讼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着力打造高效载体 发挥平台工作优势
在全省率先设立实体化运作的劳动争议巡回法庭,配置专业审判团队、标准法庭、办公设备,并专门配备智能自助立案设备,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全方位零障碍服务,搭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实体化、智能化前沿平台。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导组平立伟副组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第五组组长李健等领导先后到现场进行调研指导。今年以来,仲裁立案892件,诉前化解119件,进入诉讼236件,法院诉讼结案203件,同比增长25.3%,集中处理了涉及台资企业联立半导体、长兴集团群体性劳动争议等一批疑难复杂重大影响案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聚力多方协同共进,放大调解网络功能
联合区仲裁委在徐工集团、宗申集团等大型企业率先设立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联合区总工会在全市率先设立专业调解组织并成立劳动法律援助站(派驻2名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引入法律援助律师10名),加上属地办事处社区网格调解、仲裁前置调解以及法院诉讼调解,已经构建了“企业内部+属地网格+工会专业+仲裁调解+诉讼调解”五层大调解网络,现已经调解了523件劳资纠纷案件。市委《改革动态》对上述探索进行了剖析调研。徐州市人社局、总工会、市中院在开发区劳动争议巡回法庭召开了劳动争议案件委托调解工作落实推进会介绍相关经验。
倾力深化裁审衔接,提高纠纷化解效能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联合区社会事业局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劳动人事争议纠纷案件仲裁与诉讼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通过联席会议、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评比等多种形式提升裁审衔接实效,真正做到“门对门、点对点、零距离、全方位”无缝衔接。市中院、市人社局召开的全市裁审衔接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了上述做法。
全力担当勇于作为,输出高效司法保障
在发挥巡回审判制度活力,妥善化解300余件劳动争议案件的同时,主动提供增值服务,将通过案件审理、走访调研等梳理出企业用工困难和风险点以及社会治理盲点等,以司法建议等形式向党委政府和企业反馈,及时帮助企业排除风险点,激发人力资源活力。目前已向企业发放《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法律问答》1000多册,制作的关于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的2篇司法建议获评全省、全市优秀司法建议。
依托上述工作机制,在疫情期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协调仲裁委等单位调解处理了涉人才旺公司的67名快递工人群体性劳动争议,实现当场给付、案结事了,《徐州日报》《江苏法制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总结的工作经验被江苏省高院《江苏法院简报》、徐州市委《徐州信息》以及《徐州法院简报》采用,市中院花玉军院长批示全市法院学习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的做法,省高院民四庭也专门到淮海人力资源产业园劳动争议巡回法庭调研,并在全省涉疫情劳动争议审判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作为唯一的基层法院代表作了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