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在“打官司”过程中的急点难点是什么?堵点痛点有什么?近年来,鼓楼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建设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为载体,以打造信息化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为目标,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解烦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
1234多元化解 让纠纷解决更便捷更高效
联合区司法局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共同创新打造区级诉讼与非诉讼服务中心,构建起“一张网络”、“二个中心”、“三种模式”、“四大系统”的特色纠纷解决方式。“一张网络”,即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二个中心”,即诉讼服务中心与非诉讼服务中心无缝对接;“三种模式”,即提供现场调处、线上调处、流动调处的多元化调处服务模式;“四大系统”,即运用全区矛盾纠纷网格控制平台、远程视频会话系统、江苏微解纷系统、视频融合系统等智能科技解纷新平台进行在线调处。
“非诉讼服务中心”,内设咨询受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指挥中心等共五个工作室,由司法局派驻12名人员常驻现场办公。“诉非对接分中心”通过甄别,将适合在“非诉讼服务中心”调解的案件,直接交由驻法院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对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物业纠纷等类型案件,经由信息化网格平台,分流至所属社区网格先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后即时履行;不能即时履行的,根据当事人申请,由法院出具民事裁定书进行司法确认;如调解不成,则进入审判程序。通过多层过滤,“漏斗式”的矛盾纠纷解决模式提高了案件处理效率,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今年以来,已分流至非诉讼服务中心案件889件,调解成功509件,调解成功率达57.2%,为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解决新途径。
1112分调裁审,让纠纷解决更专业更精准
成立全省首家“分调裁”中心,实行人民调解工作室与速裁团队紧密型运作模式,组成“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两名人民调解员”的速裁团队,办理诉前调解和速裁案件。
按照“类案审理为基础、先行调解为补充”的原则,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类案专审+考核配套”的运行模式,将金融借款、物业服务、交通事故、小额诉讼等案情简单、类型化特征明显的案件,指定由“分调裁”中心统一办理,每个速裁团队负责一类案件,确保裁判尺度统一。运用“示范性诉讼”手段处理群体性、批量性案件,实现“判决一案、化解一片”的示范性效应,从源头上堵塞社会管理死角,减少类案重复发生。今年以来,以速裁快审方式结案1021件,平均审理天数32天,实现了为公平正义加速的工作目标。同时,充分发挥委派调解+司法确认化解矛盾纠纷的优势,通过对接非诉讼服务中心实现“当日立案、当日审查、当日确认”。今年以来,由非诉讼服务中心转入分调中心进行司法确认案件105件,实现了案件科学分流、高效化解,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盘棋”诉源治理 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
制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法官进网格”的实施意见》,由党组书记、院长任“网格法官”总指挥,各分管院领导为“网格法官”指挥长,分别对接8个街道办事处,68名“网格法官”分别对接鼓楼区341个综合网格和76个专属网格。“网格法官”定期开展网格日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制宣传,“一站式”协同化解矛盾纠纷,了解社区法律服务需求,对到法院的集团性诉讼案件,主动向上级党委汇报,取得支持,同时邀请相关部门、社区干部、基层网格员等共同参与纠纷调处,打造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努力构建“党委牵头、法院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疫情防控期间,网格法官在鼓楼区王场社区纠纷矛盾排查中发现,智力残疾的社区居民裴某,因监护问题一直未获得解决,给裴某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不利于社区的安定与和谐,便随即为社区网格员、裴某某提供了咨询帮助,后裴某某到法院申请,法院审查后确认裴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指定裴某某为其监护人。社区网格员表示:“网格法官向残障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社区解决难题,为老百姓办了实事,是真正的司法为民。”
今年上半年,针对大量上升的物业纠纷案件,网格法官联合非诉中心调解员、区物管部门及社区网格员到鼓楼万科城党建服务中心开展“巡回调解进社区”活动,进行现场示范性调解。调解过程中,网格法官对业主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释法明理,调解员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理清矛盾焦点,区物管部门对履行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社区网格员主动协助网格法官共同化解,并提供具体可行的调解方案。社区巡回调解成功案件10件,旁听业主纷纷表示,调解结束后会尽快交纳物业费。